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确认识“三大”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正确认识“三大”
1 问题的提出
今天在这里提出“三大”(民办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的问题与大家讨论,是基于我两个多月来对金年会至上的认识、了解。我自2018年4月9日到金年会至上任职以来,先后走访了各个部门和二级学院(教学部),召开中层干部、二级学院院长、青年教师、老教师、辅导员、学生及一线教师座谈会共计12场,参加人数230多人次。听到、收集到各种各类意见472条,归纳整理成9大类、172条。对大家反映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我总体感觉学校的管理层尚缺乏对民办大学、大学老师和大学生的正确认识。也许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但今天我还是想就这一问题,与同志们进行讨论切磋,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取得共识。
2 正确认识民办大学
2.1 大学的概念和理念
什么是《大学》,《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英国纽曼提出“崇尚人文,注重理性”的大学理想;德国洪堡“自用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新理念;美国“融入社会,多元开放”的理念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着眼未来,引领社会”的新理念。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所以,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大学的职能
在国际学界公认大学主要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明确了中国大学的五项职能。那么,对照中国大学的五项职能,我们剑桥学院承担完成了几项?还有哪些职能尚未涉及、需要逐步努力去做的呢。这个问题请同志们共同深入研究思考。
2.3 大学的文化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沉淀、自身的努力和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大学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大学的理念、精神、历史、传统、特色、校风、学风、环境和校园风貌。谢和平在《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川大精神》一书中指出: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的文化;是一种严谨求是的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批评精神的文化。其核心和灵魂只有一个,即大学精神。科学的大学精神,是建立在对文化传统、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当代,应当倡导的大学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着眼未来”的超越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形态,既大学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包括一批高水平、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和学科专业,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和善于治学育人的教师队伍,以及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校园网。大学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需要有相应的大学制度文化来予以保证。大学制度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大学自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有三项任务:一是教学育人;二是研究学术;三是学术决策。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工作。我们今天的剑桥人,有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大家一定要了解大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广阔范畴,有大学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愿望。同时,希望大家向董事长学习,学习他先进的办学思想理念;向剑桥三中学习,学习其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和鲜活案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建设和践行我们剑桥学院的校园文化。
2.4 新时代中国的民办大学
西安欧亚学院的胡建波校长提出一个“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把中国民办高校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99年以前为1.0阶段。当时,全国的高等教育的平均毛入学率5%左右(197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55%,1988年达到3.7%,1998年升至9.76%),所以当时上大学是挺难的事情。国家为了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出台政策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兴办大学。1.0阶段,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与教育质量与公办本科学历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当时高等教育供给短缺的社会环境下,有效地缓解了广大人民群众渴望上大学的需求。我们学校也是这个时期开始开展本科教育,属于第一批民办大学。
2.0阶段是进入统招体系,完成规模扩张,以评估为导向,规范教学管理,开始注重内涵建设。3.0阶段是多元化办学、内涵式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当下,民办高等教育处于2.0向3.0过度发展阶段,多数属于2.0,少数进入3.0阶段。我校也应该属于2.0向3.0过渡发展时期。
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民办教育机构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1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新时期发展民办教育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完善奠定了法律基础。之后,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印发了《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近期又将下发民促法实施条例。这些都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营造出良好发展环境。有关人士透露,国家预计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与公办的比例大致控制在30%左右,那么现在全国民办高校有735所,已占高校总数的28.8%,接近30%,很可能今后民办高校数量增加放缓,而注重提升办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
3 正确认识大学教师
3.1 大学教师的属性
这里,我引用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先生的一些语言:“教师仅仅是大学的雇员吗?”他认为:学校与教师签订聘用合约,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然而这种契约关系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教师与大学关系的全部,不能因为聘任制的实施,就将教师与大学的关系等同于雇佣关系,否则就容易理解为教师是在为学校“打工”,就会产生“打工心态”。什么是“打工心态”呢?那就是一方面在学术上不思进取,在教学上得过且过,甚至顶着学校的牌子在外面干私活;而另一方面,则是欺下媚上,见风驶舵。对领导恭恭敬敬,对同事、对学生则是另外一副样子。因此,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大学当作官场,也不要作为纯粹的公司企业。起码我作为校长,从来没有认为我与教授、教师及同志们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我们之间都是平等的同事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那么,教授更不是雇员,教授就是大学。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教师与学校应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学校及各级干部都要关心教师的成长、关心他们(她们)的生活;教师也应关心学校发展,并努力为其作出贡献。我希望学校的全体干部和教职员工,少一点抱怨,多一份建议,少一点批评,多一份参与。
3.2 大学教师的“准入条件”
中国的大学有五项职能,那么作为大学教师不说是应该五项全能,至少也应该是三项全能。即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我认为,目前我们学校教师的准入能力条件至少应该满足教学和科研两项能力。
3.3 大学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2014年教师节,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4点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4 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
4.1 新时代大学生的特征特性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当代大学生总体上看,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但受某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也有一些消极倾向。随着对外开放及现代信息传媒的快速发展,逐渐接受西方思想观念,但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仍根深蒂固。大学生追求理想,但在处理具体问题上追求实惠。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有时落后于道德认知。另一方面,信息多元化所导致的怀疑心理;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活,所导致的心理活动内容的社会性的增多。幻想主义、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等学生也大有人在。
4.2 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与要求
2014年习总书记在北大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这4点要求。借此机会,今年5月在北大讲话又给广大青年提出了4点希望: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就是我们培养大学生的标准和目标。因此,我们要引导教育我们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个人品格,能够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所赋予我们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4.3 正确看待大学生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学生考入大学和大学毕业,不再像过去那样获得一个国家干部的身份。现在上大学,是交钱读书。这很容易让人们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一种消费关系。商家讲,消费者是上帝,那么,学生也是上帝吗?学校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虽然我们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交钱上学,但学校与学生不是消费关系,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普通的消费者,也更不是什么上帝,我们坚决拒绝学生抱有所谓“消费者心态”。学校教师教书育人,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物质化的商品。对学生的要求不是所有都要满足,因为大学不是商场。大学的目标是要为社会创造知识,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大学里讲的是“立德树人”,讲的是“师道尊严”,要“善待学生”。
4.4 大学生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我有两句话经常讲,一句是讲师德,“误人子弟是最大的缺德”;另一句是讲名师,“在学生毕业20周年、30周年回校时,最想见到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名师”。那么大学生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我在去其他学校评估时,有时也做一些调查问卷。学生们喜欢的大学老师有几个方面:一是有学识、有才华,他们佩服的老师。所说的“高手”、“大手”。也就是老师有较高的学历、较高的职称、较多的头衔。勤奋、严谨,有真才实学;二是有爱心的老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像兄弟姐妹、像家长一样关心体贴学生,爱护学生,能与他们交心,作学生的好朋友;三是会赏识、鼓励学生的老师。正像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的那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注重激励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适时鼓励,适度夸张,点燃他们的信心之火,让他们充满自信,使出内在的源动力,配合老师教学;四是肯宽容的老师。遇到学生出现问题,犯点小错误时,冷静客观地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宽容他们,给学生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五是能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师(特别是实验实习老师)。从老师的授课、实验指导方面,学生能学到真知识、真本领。给学生讲授有生难忘的一课,教会他们终身受益的本领;六是幽默时尚的老师。外显风趣幽默,内心阳光灿烂,衣着新潮时尚的老师,无论男女,都受学生们喜欢,甚至是崇拜。
5 正确处理好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
学校、教师、学生三者是组成大学教育机构的利益共同体。这其中,大学只是组织机构的框架,客观事物的实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说学校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和服务的机构。“以本为本”教书育人,则是大学的本分。教学是大学一切事物的主体内容。首先是教,需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真正承担其教书育人的职责;其次是学,要有一大批朝气蓬勃、追求知识、追求理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服务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办学核心理念,走符合新时代民办大学发展规律的内涵发展道路,才能把学校办好。
当前,我校管理干部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清醒地认识剑桥学院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一是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优势发挥的不充分;
二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不到位,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三是内涵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充分;
四是内部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
五是人才培养模式与生源质量及学生成长需求不适应;
六是主要办学资源短缺与闲置浪费及有效配置矛盾突显;
七是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能力水平与保障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八是对高等教育办学发展规律理解执行不到位;
九是对教师发展、学生成长需求的重视及保障不充分。
以上这些认识源于我对调研走访及座谈会老师和同学们反映问题的梳理和认识分析。
[1]王冀生.大学之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美)亚伯拉罕.现代大学论[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黄达人.大学的观念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4]张意忠.大学教授的使命与责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