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成长历程坚实。金年会至上位于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其前身为黑龙江剑桥专修学院,2001~2003年先后与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合作设置为独立学院,2004年开办本科专业。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金年会至上。

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学校占地面积72.29万m²,建筑面积44.78万m²;全校建有各类实验室(中心)159个,总使用面积15263m²;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2.95万册,电子图书155.65万册,电子期刊53.81万册;学校建有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11个,建有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等国家级示范基地,IEM产教融合中心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有“华为云大数据”“华中数控机器人”“博众精工智能制造”“思可学前教育”等10余个现代产业学院。

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协调。学校下设10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设有2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教育学为主,管、艺、经、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其中,学校现有4个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会计学学士学位课程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CPA)认证,成为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唯一通过该认证的民办高校。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H”型学科专业架构(教育学、工学优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紧密融合),组建了智能制造、汽车产业、基础教育、现代服务4个专业集群,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现有自有专任教师306人,外聘教师281人。自有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3.99%;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双能型”专业课教师92人,占比30.07%,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院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

学校强化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五三式”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体系。先后获评为“中国双创典型示范高校”“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创新创业分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双创黑龙江省中心常设单位”等。共有6人次分别获得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双创典型人物、教育部创新创业50强评审专家、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业导师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及学科竞赛奖励879项,其中,2021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黑龙江省民办高校中唯一一项国赛铜奖、省赛金奖。2021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9项、省级立项42项,校级项目立项170项,国家级项目数量位居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学校在2016-2020年度竞赛评估中位于黑龙江省本科高校第19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第1位(数据来源于全国高校学生竞赛与教师发展数据平台)。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与水平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杜克大学(工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北安普顿大学(教育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管理学),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商学)、泰国格乐大学合作开设硕士预科课程。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即可申请参加硕士预科课程学习,成绩通过后可免除雅思考试,直接在国外合作院校攻读硕士学位。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持续提升。学校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产教融合育人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逐年提升。近三年,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平均为96.1%,毕业生平均薪酬为5068元,超过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平均薪酬5.4%。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各类人才,培养了以韩国培材大学博士研究生谢兵,自主创业、反哺母校的优秀毕业生张永生、沈妍,教育部大学生创业导师陈奇,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关静雯等为代表的学有所成和干有所成的一批优秀人才。2011年学校被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1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高校系统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被中共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高校系统文明校园(标兵)”称号,2022年被中共黑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称号。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排名榜单中,位列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Ⅱ类)第9名。学校的改革发展经验被《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光明网》《黑龙江网》《黑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和转发420余次。

XML 地图